踏访100位民间中医(155)湖北随州马俊强:把脉准,方子好,价格廉!

2025-06-13  来自: 大公鸡报晓 浏览次数:267

传承中医文化

拨开天空的乌云

民间中医

你的光芒胜过夜晚繁星

我愿为您翻山越岭

却无心看风景……

传承中医文化

长按二维码,关注大公鸡
为防失联,欢迎及早关注
《大公鸡杨东》个人视频号


中国之所以伟大,


也有中医文化的贡献!
中医,
也是伟大祖国长城的关键一段!


毁中医,就是毁长城!

踏访100位民间中医》的发心,只是想找到真材实料的民间中医,并用铁一般的事实,来替这个社会的群体意识纠偏——

1、不要以为中医无效、落后,中医恰恰是自然人体的生命科学,卓(zhuo)越有效、浩瀚无边,博大精深。

2、不要以为中医无效,全世界范围内,那么多医疗科技,只有谁打败了新冠病毒?是中医!

3、千万不要忘了,在健康面前,甚至大病重病、绝症、疫情面前,我们还有中医!


——特别吁请——


特别恳请各地有关部门尤其是卫健委的同志,对民间中医多点包容!

有着真材实料、宝贵技艺传承的民间中医和秘(mi)方,可是你们当地的“国宝”和骄傲!希望能加以爱惜和保护。

实际上,随便哪个地方,一旦发现有一个名医甚至几个名医,都足于让本地人骄傲和自豪,他们不仅为贵地增光添彩,还会带动、盘活贵地的经济……


但Array某些地方出现了个别专(zhuan)业讹诈民间中医的碰瓷者,希望各地卫健部门的领导能够火眼金睛、识破他们,在此向你们道声:辛苦了!

也请某些恶意敲诈、碰瓷者注意:

现在是网络透明时代,

人在做,天在看!

你在做,我们都在看!

你要明白众目睽睽的威力,

请洁身自好,早日悬崖勒马,不要干丧尽天良的缺德事!

——

朋友们,对健康者来说,这篇文章可以不屑一顾,但对患有大病重病、疑难杂症、医院不治的绝症患者来说,无疑是个“天大的好消息”!




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,请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,动动手指转发出去,您的转发,也许恰好能帮助到某些朋友,谢谢您!
踏访100位民间中医行动,也希望能为许许多多患者提供一个新的希望,让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,找到新的生机。




朋友们,

也许我正路过您的家乡,

也许民间中医就在你身旁!

如果你想寻找你家附近的民间中医,请长期关注《大公鸡报晓3》,我会不定期的进行文章更新,把我所有能采访到的民间中医的详细情况发布到这里,奉献给大家!

传承中医文化

踏访100位民间中医(155)湖北随州马俊强:把脉准,方子好,价格廉!

采访时间:2025年3月15日;采访坐标: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沿河大道

2025年6月12日发布于上海

——编者按——

各位亲,在大家的热情支持下,大公鸡报晓《踏访100位民间中医》的采访报道已经发布至150位,尽管受到了“中医黑”的不停阻挠,报道发布暂时中断,但这并没有阻止大公鸡在线下的采访行动,相反,我们又遇到了很多很多让人振奋的民间高人、奇人。

今天这篇,是《踏访100位民间中医》整个公益采访行动计划中的第155位,主人公是去年德州粉丝见面会上,拉着大公鸡哭的老泪纵横的马俊强老师。采访坐标: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沿河大道某住宅区。

——又——

为慎重起见,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在采访完毕后进行长达3个月以上的追踪调查后,才把报道发布出来。

《踏访100位民间中医》行动,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一位民间中医的任何一分钱,也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一位患者的任何一分钱。

大公鸡的采访目的很单纯,只是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不至于像亚特兰蒂斯一样沉入大海,只是为了让中医药文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,让社会公众意识到我们还有中医,而且很了不起。

——中医药文化传播志愿者 杨东

1

采访民间中医5年多时间,有过披星戴月,也有过风雨兼程,而大公鸡发现每次遇到高人前,路上都会遇点波折,似要考验大公鸡的决心一般,真的是“遇见高人真容难,翻山越岭修行艰”

这次来随州采访马俊强老师,多少有点临时起意,却也是期待已久。

大公鸡的铁杆粉丝肯定还记得,去年德州粉丝见面会上,拉着大公鸡哭得老泪纵横的老中医,他就是马俊强老师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

德州一别,就一直记挂着他。上次路过襄阳时,还特意联系过马老师,但事不凑巧,他正好不在家,没能见上。

而今天大公鸡凌晨5点出发,在洛阳汝州折返3次,赶往武汉途中,路过随州时,突然想起马老师在附近,就特别想见见他。

本以为是顺路,就能为今天的行程画一个wan的句号了,结果却完全出乎大公鸡的预料。

与马老师的电话沟通并不顺利,他浓重的方言,让大公鸡一时无法确定他的准确位置,等停车到安陆服务区反复确认后,才发现想去拜访马老师,就得往回折返100多公里。

相反继续往前走100多公里,大公鸡就能到达原计划的目的地了。而此刻,却要往回翻100多公里。

或许在平时,这100多公里不算什么,大公鸡二话不说,就返回去了,但当时我们已经在路上折返奔波了近12个小时,非常非常疲累了,就有点犹豫,到底是让马老师去武汉,还是我们再折返1个多小时回去?而这也意味着明天的行程又会非常紧张。

可是马老师已经76岁了,语言也不通,家里又没有孩子可以陪同,让这么一位老中医来回奔波,大公鸡终究于心不忍,心里挣扎一番,还是坚定地踏上了返程路。

几经周折,大公鸡终于在晚上7点多,在随州车水马龙的十字街口见到了马老师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

2

马老师的身体依旧单薄,却精神头十足,还是去年见到时纯真憨厚的模样,他拘谨地和大公鸡握手,然后带着我们往住处走。

这个地段是比较热闹繁华的,但小区的大门并不显眼,里边的光线也很暗,从马老师家里透出的那点微弱的光,也显得有些孤寂冷清。

传承中医文化


跟着马老师一路走过去,才发现这一排并不是住宅,而是车库。因是卷帘门,门头显得特别低,大公鸡进门时还不自觉地低了低头,卷帘门里是个推拉门,大敞着,一眼看过去还有点像窗,这屋里的摆设非常简单,甚至有点简陋,只有1张床、1张桌子、3个凳子、1张沙发、2个冰箱,恰巧这几天降温,空落落的屋子,还有一种四面漏风的感觉。

不难看出,马老师平日的生活很清苦,但他还是一副乐呵呵的模样,让人看着心疼又敬重。

这里既不是他的老家,又没有孩子陪同。wei的女儿,长年在杭州工作,连房子都是租来的。

可这么大年纪还在异乡的他,却积极乐观,他不仅把自己照顾的很好,还向很多患者伸出了援助之手,成为了大家心中有口皆碑的好中医。

传承中医文化

而马老师能有如今的医术,一方面离不开他爱学习爱琢磨的钻研劲,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他的家庭,从小在他心底种下了一颗中医的种子。

马俊强,回族人,1949年1月1日生于湖北省枣阳市鹿头镇,他的母亲虽然没有专门学过中医,但出生在中医世家,从小受父亲和2个哥哥的影响,耳濡目染之下,也成了很多常见病的克星,还靠着采来的中草药,帮助了很多生病的乡亲。

他在看也在学,深切地感受到了中草药的魅力,就这样,母亲会的,他学会了,母亲不会的,他也在舅舅跟前学会了,特别是二舅王天富还是南阳市的名老中医,更是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。

此外,他也会主动借一些中医书回家看,但当时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,他小学毕业后,就没能继续读书,这点浅薄的文化水平,让他看起中医书来,还是有些吃力,为了geng学习中医,他又自学了初中课程,努力让自己多识字,几年后,不仅各种中医读本看得懂了,还渐渐有了自己的感悟。

传承中医文化

后来,又因偶然得到的一本中草药手册,认遍了山间草泽,从而帮助了很多生病没钱上医院的乡亲。

这些并没有让马俊强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,而是让他下定决心,要更加精进自己的技术。

1997年,北京智力开发学校开办了中医培训班,他果断报名,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,并系统地学习《伤寒论》《论针灸法汇编》《医宗金鉴》《本草纲目》《中草药大词典》等中医经典著作,以及《百花调治百病》《中国mi大全》《qi方》《民间疑难杂证pian验方大全》《朱良春大师临床药对》等民间高手的经验作品。

经过多年的学习、反复实践和观察总结,马老师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中医脉法和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,对各种常见病、疑难杂症,都能系统地调理,并且还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康复率。

面对自己医术的不断精进,他又开始忧心自己的满腹绝学没人传承,就像去年,他拉着大公鸡手哭诉的:“我的绝活,再不传就要带到棺材里去了。”

传承中医文化

为了geng的传承,他将自己几十年来的医疗实践,总结出来的临床经验,不断整理汇编成册,其中包括脉诊和治疗两部分,分别取名为:《脉象汇总录》《临床经验录》。

脉诊部分,他将每一个脏腑和身体各部的疾病,在寸口上的反映作了详尽的描述,并绘成图标,便于初学者一看就懂;

治疗部分,他不是拘泥于经方验方,而是在正确的脉象基础上,进行了详细的辩证施治,希望这样可以把自己探索一生的技术传承下去,让更多人受益。

3

大公鸡本以为,这么晚了,马老师的住处会只有他一个人,没想到我们刚走到门口,屋里立马有两个人迎了上来。

传承中医文化

大公鸡不由有些意外,马老师指着年轻的男孩,颇为自豪地介绍:“这是我的小徒弟。”

随后,又指着女子告诉大公鸡:“我的大徒弟。”

传承中医文化

小徒弟才15岁,今年初三,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,但他每天只要有时间,就会跑来跟着马老师学中医。

看到这么小的孩子学中医,大公鸡也不由跟着激动起来,连忙问小徒弟:“学多久了,怎么会想到学中医的?”

小徒弟略微有点腼腆,却还是不疾不徐地告诉大公鸡:“我来半年了,对中医感兴趣,就让奶奶介绍来了。”

后生可畏,这么小的年纪就来学中医,这得有多大的智慧和机缘福报?

看到马老师有这么一个小徒弟,大公鸡也是由衷为他高兴,也为中医后继有人而高兴。

马老师为了对自己的这个小徒弟负责,甚至有人赞赏他的技术,邀请其去武汉发展,都没答应。

传承中医文化

马老师的大徒弟,也是出乎大公鸡预料的。

她曾在西医医院工作,还是专门搞检验的,她说:“会走上中医的道路,大概是七八年前,自己的身体变得特别差,甚至走几步路都得累瘫,身体垮了,连脑子都变得不好使,我是生病慢慢调理中,接触到了中医。西医上了年纪的病,没法给你治,所以只有中医这一个途径。调理这几年,身体好了,去年还考了助理医师证,就感觉中医好神奇呀!”

到底怎么神奇呢?大徒弟还给我们举了个例子:

“我一个同事找老师看病,他说‘你有脑梗’,但我同事才25岁,怎么会有脑梗?不过,还是去做了一个核磁,发现有指头大的一块。那时候我在想这个中医行,慢慢就跟着学了。真正接触后,你就会发现中医能解决很多问题,而且是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,中医是真的好!”

传承中医文化

是啊,中医是真的好,才能让15岁正值贪玩的孩子喜欢上它,让沉浸检验半生的西医信服,60岁重学中医。

看着站在马老师身侧,眼神坚定的徒弟,大公鸡由衷为他高兴。

时隔一年,身边有徒弟萦绕的马老师,连都状态好了很多,如孩子般清澈的眼眸,充满了欣喜和对未来的憧憬,甚至还坚定地告诉大公鸡:“guo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了,我会继续考中医证。”

听着已是古来稀之年的马老师,依旧兴致勃勃地说着要考证,大公鸡心头酸涩不已,几次张嘴想要劝说别考了,但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该怎么说。

考证是他坚持不懈的信念,是他让自己治病救人合法化的wei途径,可是……

传承中医文化

大公鸡的眼睛不由湿了,马老师一辈子,救死扶伤,最后却需要一张纸来证明,这是何等心酸和悲哀……

4

纯真的马老师,却不知道大公鸡百转千回的心思,一边介绍着徒弟,还不忘热情地招呼大公鸡等人吃水果,满满地热情和真挚。

时隔一年,马老师依旧有很多话,迫切地想和大公鸡诉说,还没落座,他就跟大公鸡说:“我把这些年的经验,都整理出来了,还没校对完,上面五脏六腑,各个脏器的部位,在哪个地方,图里都一清二楚,一看就懂了。”

传承中医文化



马老师说着就从柜子里,拿出了自己纯手写的笔记,他说:“这是我的临床经验,我的自创!”

听着马老师颇为自豪的言语,抚摸过他亲手写下的这一本本经验笔记,大公鸡百感交集:心疼他本该是颐养千年的年纪,却依旧忧心着中医的传承;敬重他一笔一画,写下好几本经验笔记的认真和执着;感动于他几十年如一日,对中医的热爱:眼底光不灭,心di不熄。

他还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公鸡:“我要把它印出来推广,先印10本,谁来学我就给他发一套,一看就懂了,而且我这mi都是百发百中的,一治一个准。”

传承中医文化


“有一个女患者,58岁,是更年期综合征引起的心脑缺血,大脑缺血后,脖子不会动了,眼睛也只能看一面,这个病怪呀,医院几百万个病里,也只有一个,我人生里也是di次见,但估计能康复,因为我推断她的病因是更年期引起的心脑缺血,导致的脖子不会动。”

大公鸡听得也是啧啧称奇:“更年期还能引起这个症状?真的是每个人都不一样!”

马老师笑着说:“我给她服了1个疗程,头就好了,但有点僵,又服了1个疗程,2个疗程好了!”

大公鸡由衷称赞:“中医就是这样,条条大路通罗马!”


传承中医文化


虽然大公鸡总在提醒老师们,不要做bai分之bai的承诺,但从他们的谈吐言语中,不难看出他们对自己医术的自信,而马老师所谓的简单易懂,也只是内行的说法,对于大公鸡这样的外行,也只能看看热闹。

他的大徒弟解释说:“这都是老师慢慢摸索出来的,你单独看,看不懂,你要慢慢地在实践中,结合他的内容,才能明白。”

看着一直守在马老师身边的大徒弟,大公鸡由衷欣慰,“有你们在,我就放心多了。”

大徒弟还笑着建议,可以让老师实战一下。

大公鸡一时没懂,所谓的实战是什么意思,大徒弟解释说:“就是让老师切切脉!”


传承中医文化


一听这话,大公鸡眼睛都亮了,对,有没有真本事,试一试就知道!

5

说切脉就切脉,马老师一秒进入状态,大公鸡问:“我们5点多出来的,今天奔波了一天,可能疲惫也会影响那个脉搏吧?”

大徒弟应声道:“对,有影响,但不大,会影响气血,主要的东西影响不了,也是你本身存在的。”

传承中医文化


大概几个呼吸的功夫,马老师已经切完脉,并对大公鸡说:“你的病有点复杂呀,di个冠状动脉硬化,第二个肺内有结节,还有纤维条索,第三个肠道有湿热,肾脏有湿热,肝火还大。”

说完,热心的马老师还非要给大公鸡拿一个疗程的药,还是他的大徒弟劝解说:“他们路上带药不方便,你开个方,让他回去自己抓药。”

马老师这才放下心来,提笔就在单子上写下“杨东”两个字,哈哈哈,马老师一直记挂着大公鸡呢!


传承中医文化


“还是di次有中医给我开方!”大公鸡饶有兴致地看着马老师写下一味又一味药材,马老师似乎完全沉浸在了另一世界,仿佛进入了一种催眠的状态,我们交谈的任何话,他似乎都听不见一样。

大徒弟还让大公鸡仔细听,“老师把脉开方时,呼吸会更重一点!”

这何只是重一点?马老师完全进入状态时,还会发出“呼噜呼噜”的声音呢,大公鸡由衷称赞,“有一种美,叫开方之美;有一种入定,叫开方入定!”

从没见过这种把脉状态的刘稳老师也十分好奇,还亲自体验了一番。

而在马老师给刘稳老师把脉和开方时,他的沉浸式状态更加明显,可谓是渐入佳境,他的“呼噜”声,在大公鸡的录音里都清晰可闻,不由又一次震撼于马老师的专注、投入、入定。

这如果不是对中医爱得深沉,

怎么可能到达这种境界?


传承中医文化
传承中医文化


在马老师的身上,大公鸡深切感受到了:

有一种入定,

叫“开方”,

有一种境界,

叫“把脉”!

不需要神化,他已经在自己的领域能内修炼出了境界!

无论是大公鸡身上的那些问题,还是刘稳老师的,马老师都讲得分毫不差,他说:“这脉两手一摸,哪有啥病全都明白了,问的都很少,除非问血糖高低呀,烦躁不烦躁,这个我要问,因为烦躁脉象不能显示,麻木脉象不能显示,血糖高低脉象显示不了,除了这三项,其余的点都能显示。”

三根手指一搭,就像给身体按上了扫描仪,

是不是高手,一开口就知道。

我们对自己的身体都有zui直观的感受,只是有些问题我们不太在意罢了,就像马老师大徒弟说的,“时间长了,会慢慢引起很多问题,比如,肝火太旺的会影响你睡眠,让血压增高,让胃变得不好。”


传承中医文化


中医讲究治未病,提前预防调理,把疾病扼杀在摇篮里,才能给健康保障,切莫等形成了超指标的疾病再去解决。

6

从大徒弟的口中,大公鸡了解到,马老师平时就睡在外面的这张床上,女儿回来了,就睡里屋的另一张床。

大公鸡跟着马老师去看他熬药的锅,里边的陈设更加简单,除了在民间中医老师家里,大公鸡在外面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。

马老师的生活很简单,物欲ji,在这个纸zui金mi的时代,他却一门心思钻研中医,实在让人敬佩!

传承中医文化


“山不在高,有仙则灵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;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!”

站在马老师的屋里,大公鸡的脑海里,只剩下这句话在萦绕,一间陋室,在此时却熠熠生辉,只因马老师高尚的德行!

zui外面的这个接诊室走进去,是一个比较大的房间,中间一个十分简易的桌子,上面放着一个电子称,左右两侧,一面是一个各种配药的货架,一面是学生宿舍或者出租屋里常用的简易衣柜,一小格一小格正面的塑料扇门上写着各种中医药材名称,再往里走,角落里是马老师收集的纸箱,紧挨着的一个屋子是放着被子的卧室,旁边则是厨房,一进门就能看到五六个叠放在一起的熬药砂锅。

没错,马老师这里,依旧采用zui古老的熬yao式,chun手工熬制。

传承中医文化


这里简单的不像有人长期居住的样子,却充满中医药的痕迹,仿佛马老师的生活只是为了钻研中医药。

中医人对中医药的这份热爱、虔诚和执着,让大公鸡心里胀胀地,就像马老师大徒弟说的:“他其实可以有geng的生活,比如住个好点房子,但他却浑然不在意,全身心地沉浸在中医药里,沉浸在攻克百姓的疾病里。”

其实真正了解中医后,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东西,都在慢慢失传,而我们的这些中医老师们,都在竭尽自己所能,去发现去发展传承!


传承中医文化


大徒弟还说:“马老师,总讲的一个观点‘是什么病用什么药’,这跟书上是不一样的,跟人家的用法也是不一样的,有什么病就给你用什么药,跟市场上的都不一样。”

大公鸡也赞同地点点头,这就是中医的个性化。

在我们的谈话间,马老师也写好了方子。

大公鸡本想与yao合个影,马老师却误会是要拍yao,坚持大公鸡拿得太远了拍不清楚,yi让放到桌子上,仔细拍,哈哈哈,马老师实在太可爱了!

他的纯真不染世俗,简单赤诚,眼里只有患者,只有中医药,只有健康的福祉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

给了yao之后,马老师还不忘叮嘱大公鸡:“服了这个药,在大便之前,肚子可能会隐隐有点痛,这其实是药物对贴在肠管内多年的褐色黏膜的作用,让其脱落,肠道才能恢复正常。”

大公鸡还很好奇地问:“马老师,您这是怎么收费的?”

马老师说:“一个病一个方,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,一般的100(元)多、200多,但也有需要用贵药,800多的。”

大公鸡还特意请马老师核算了一下手里方子的药价,一副60多,一个疗程6副药,一共360元。

“那开方费是多少,200还是300块钱?”大公鸡又接着问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

“不要那么多钱,只要20元,有的也不收,脉诊一般收的很少。”

大徒弟接过话头说,“有时候,他给人加药也不收钱,比如他捡药的时候,可能想到哪个地方没照顾到,就再加点药,都不收钱。”

7

大公鸡心疼马老师的不容易,他却并不觉得,反而尽zui大的能力关照着来找他的病患。

经济不好的、重病的,他都会尽可能的优惠,常来的老顾客,拣了48块钱的药也直接不收了,在他看来钱财都是身外之物,无足轻重,一个好的中医就应该重情轻财。

对于收徒,马老师也是一样的标准,他说:“我收徒弟,di个看你有没有这个缘分,第二个看你的为人,是不是见财忘义的。如果是见财忘义的,你掏再多钱,我都不收你为徒,不教你。去年有个老太太,她大姨姐的儿子,是西医,在开诊所,他找我想学中医,我说我教你可以,但是你bi改掉重财轻情,要实行重情轻财,我就收你做徒弟。”

听得大公鸡连连点头,拍手称赞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传承中医文化


都说相由心生,马老师就是能从面相里,看出这个人适不适合跟自己学中医。

他说:“我一看他是鹰钩鼻子,就知道是财狠心狠的,一说让改掉重财轻情的话,就把门给他封了,来了几次就不来了。他能在西医医院里打针输液,但我这,掏钱都不教,这钱是坑人的,我不要。”

马老师坚定地说:“我要教有医德的、有良心的,没良心的我不教,一概不教,为人要良心放正中间,做医首先要有一个公正的心,要换位思考,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想,想想人家心里咋想的,对待经济方面差的、病重的,就尽量优惠。患者好了,自然念你的好,所以我就说,我啥都不要,就要患者口碑,调理好了患者的病,我心里挺好的。”

马老师明亮清澈的眼睛里,满是通透,他说:

“只要良心放中间,有良好的医德,有良好的医术,即便不宣传,都有人来找你。你光有医术,财狠心狠,宰人一次,下回就不再来了,不再找你了。做人做事,bi要有一个公正的心,这是di个职业道德。没有职业道德,你就不是一个好医生。”


传承中医文化


受马老师影响,大徒弟也是如此,她说:“我自己受过那个苦,现在中医是我的使命,就希望能把中医学好,解决更多人的痛苦,中医与道它都是一样的,你做中医的时候,其实也在修道,也在修心,你帮助到别人的时候,你心里其实是蛮快乐的。”

在他们看来帮助别人的快乐,远胜过jin,他们心中是一个中医人的大爱!

马老师还给大公鸡讲了自己认识的一个西医的真实故事,“人还不到60,迷迷糊糊不行了,黑人钱财黑多了,三四十块的药,他就要人八九十,太贪财,早晚都得倒在财上,身外之物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够用就行了,你要多了,就钻钱眼里去了,做人要凭良心。”


传承中医文化


做人要凭良心,是采访中马老师一再强调的事,而作为一名中医,他更是一直坚定地践行着。

为了不愧对患者,马老师说:“我平时就是学习、实践、总结、探索,再学习再实践,最后定性。对这个用方用药,我都要进行3-5次反复验证后,才定性,组成一个成功的方子,先实验一回,第二次加药再试验一回,第三次在第二次的基础上再加点药再试验一回,这样经过三次筛选以后,就是zui好的配伍了!”

讲到这里,他还兴致勃勃地告诉大公鸡:“今天,我又探出了一个新的调理心脏病的方子,效果好,还价格便宜!”

他纯净清澈,在讲到疾病时,更是闪闪发光,别看他已经是古稀之年,在动脑学习的事情上,却从不曾懈怠,他说:“不畏艰难,持之以恒,只有这样,你才能有较好的医疗技术,才能服务病患,让其少花钱调理好病,减少不必要的开支!”


传承中医文化


“我的座右铭就是:勇于攀登,不畏艰险,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!”

被马老师振奋的情绪所感染,大公鸡在这一刻,也仿佛洗尽了一天奔波的疲惫,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和动力。

透过马老师,大公鸡仿佛看到了无数个虔诚炙热的中医人,他们对中医爱得深沉,无怨无悔在为百姓的健康谋福利。

正因为有他们,大公鸡才甘愿不舍昼夜地为中医奔走呼吁,希望更多的人看到中医,发展中医……

8

医生就是以疗效说话,马老师也与大公鸡分享了他的一些过往案例:


传承中医文化


案例1

二十多年肺结节纤维条索增生,四个疗程痊愈。

患者王某,68岁,因肺部多发性结节合并纤维增生就诊。

在某医院长期治疗未果,医生建议肺部部分手术切除。王某不同意,来我处就诊。

自述患肺结节维纤条索增生,zui大的两个2.8*2.9厘米,1-2公分大的还有很多。病人自感呼吸困难,不能料理家务。

四诊合参,制定调理方案,三个疗程,结节和纤维条索完全消除,后应病人要求巩固一疗程,共冶四个疗程。

脉象:肝脉紧实且浮而有力,肺脉内侧有一条2毫米粗条索贯穿整个肺脉,并散在多个条索细如珠丝布满双寸外2/3面积。

调理原则:清泻肝肺之火,滋阴降火与直接降火同施,兼软坚散结,融化纤维条索。

方药:栀子,胆草,虎杖,黄芩,黄连,酒军,玄参,地骨皮,桑白皮,生甘草,粳米,桔梗等等。每个疗程因脉象不同随证加减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

案例2

二十多年的肺气肿、肺水肿、支气管扩张、合并冠心病。

患者宜某,男,57岁,在当地医院反复就诊,医生说这病不能gen,只能打针吃药减轻症状。

后来病人多处行访,找到我处就诊,来时气急、喘息、胸闷、咳嗽,身体很虚弱。

四诊合参,病人不仅是肺部问题,还合并肺源性心脏病,伴肝火侮肺。di个疗程冶疗后,病人明显好转,接着继续调理四个疗程,身体恢复正常。

脉象:双侧冠脉缺血明显,双肺脉布满水气脉和虚脉,支气管位有明显弦脉出现。

辩证:脾肺虚,水湿泛滥,湿久化热,又肝火侮肺,而致该症。

调理原则:扶正祛邪,清火祛湿,huo化瘀,通络,补脾肺,利水湿。

方药:人参,白术,生黄芪,泽泻,防已,醋三棱,醋莪术,木通,路路通等等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

案例3

血栓闭塞性脉管炎

患者,郑某,男,78岁,2013年因双足发热剧痛,来我处就诊。

2009年,曾因心肌梗塞在武汉做心脏搭桥手术,回来后,几年内,经常胸痛胸闷,双下肢疼痛难忍,入夜更甚,每次服五片去痛片,还止不住疼,彻夜难眠,白日亦痛。来就诊时,还伴有肺热咳嗽。

脉象:双寸冠脉处条索紧实且长,双肾肺脉湿热亢盛。

方药:四妙勇安汤加味。将药炼蜜为丸,一日3次,一次30克,温开水或黄洒送服,服药两天疼减轻,服药5天后不痛了,夜晚能安眠,胸痛,胸闷减轻,所制丸药服完即痊愈,未曾复发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

案例4

股骨头坏死

患者冷某,女,80岁,2023年秋天来我处就诊。

来时拄着双拐,不良于行,五年前由于跌倒伤到股骨头大转子,经检查现股骨大转子尖削溃烂。

本人通过望闻问切,认为患者年迈血供不足,加上外伤损害所致。脉象显示右侧肾脉弦长而沉。

调理原则:大补气血,温肾健脾,强筋骨,愈创。

方药:接骨木,透骨草,宝盖草,八仙草,当归,灸黄芪,鸡血藤等等。

一个疗程服完后,可以去拐行走了,二个疗程服完,病灶消失,完全康复,至今健在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

案例5

五种慢性胃病

患者张某,59岁,女,2022年秋天,来我处就诊。

患者自述五种慢性胃病:胃溃疡,胆汁返流性食管炎,糜烂性胃炎,萎缩性胃炎,胃下垂伴肠上皮化生,每天剑突下胀痛难受,吃不吃食物皆胀痛,进食后加重,只能吃流质食物,合并更年期综合症,冠心病,病情复杂,体质虚弱。

脉诊显示患者脉结代,冠脉硬化,肝火伐脾胃,肝脾脉弦,胃脉沉伏而弱。

调理原则:疏肝健脾,补气血,升清阳,考虑到患者还伴有内分泌失调,便加上调理冲任,huo化瘀,tong舒络,寒热药并用。

方药:栀子,胆草,虎杖,醋香附,醋柴胡,赤白芍,沙参,厚朴,姜半夏,云苓,仙茅,仙灵脾等等。

三付药服完后,患者胃不胀了,正常进食,二个疗程服完,患者完全痊愈,至今未复发。

在内分泌失调上,马老师也是非常擅长的,曾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症五百余例,年龄zui小的11岁,zui大的74岁,其中30-65岁的zui多。

此病并发症多达几十种之多,zui常见的有:内分泌失调诱发冠心病,心脑梗塞,脑萎缩,shi多梦,烦躁不安,纳差,腰腿肌肉酸痛,小腹凉痛,月经紊乱,闭经,停经,月经周期紊乱,经期经量改变等等。

内分泌失调为一个综合性的疾病,几乎可累及全身各个脏腑或器官,临床用药要随证加减,分清主次,以脉象为基准,结合主诉,合理用药。

在所治的几百例病人中,百分之九十的人一个疗程的药即有明显效果,基本两个疗程后,症状就会消除,少数人需要三个疗程以上。

对于中医这门学科,马老师一直是认真专注的,总是随身带着小本子,遇到经典的案例,想到绝妙的yao,他都会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。

而一直让他无法释怀的还是那张行医证,在马老师看来,并不是考试的内容难,而是自己缺少一个报名的机会。

他还雄心勃勃地跟徒弟说:如果考下证了,我要开一个医院大的诊所!


传承中医文化


不管前路如何,马老师一直都积极乐观,心怀希望,这样的马老师如何不让人爱戴敬重呢?

不知不觉中,采访已经接近尾声。

大公鸡心里充满了不舍,猛然间想起来,辛苦马老师为我们夫妻俩诊脉开方,就想着付个诊费,但环视一周,都没发现扫码的地方,而大公鸡身上也没带现金,只好向他的大徒弟求助,让她出示一下马老师的收款码。


传承中医文化


大徒弟却连声说:“不用,诊费一般也不收。”

随后反应过来的马老师,也连连说:“不要,你们能来,我就很高兴,是一种认可!”

大公鸡由衷地说:“你让我很尊敬,知道你不是为挣钱,救人为主!”


传承中医文化


善良的人不应该被忽视,付费是敬重,也是把机会留给真正需要帮助的人!

大公鸡心里明白,像马老师这样真有才学的,都不缺挣钱的机会,但他们却从不在意物质上的享受,一个简陋的门面,一张干板床,也很富足,他们心灵上的富足,是普通人无法理解和仰望的。

这份诊疗费,马老师终究是没收,还乘着夜幕,一路把大公鸡送到车前,又挥着手看着我们开车离开……


传承中医文化


在和小伙伴们总结马俊强老师的特点时,大公鸡说——

“把脉准,方子好,价格廉!有传统中医风骨,更有大医精诚之品德!在他身上,我看到了中华文明古中医的原始样貌!”

这一天很长又很短,多希望千里是咫尺,相见无别离。

愿像马老师这样,千千万万的民间中医,都好好珍重,ye很黑,你们却明亮璀璨!


传承中医文化


传承中医文化


——大公鸡提示——

无论你看中医西医,

治病要趁早!

无论中药西药,

早预早防重要!


传承中医文化

传承中医文化

他们,是散落在民间的珍珠,光芒胜过夜晚繁星;

他们,是降落在凡尘的医德星君,默默担当着疑难杂症、大病重病的救星;

他们,没有科班文凭证书奖章和高(gao)贵的头衔职称,却传承着真正的中医精髓;

他们,能治医院治不了的疑难杂症、大病重病,即使治不好,也能延长生命时光;

他们,虽属于底层小众、生活清贫,却满腔热血服务于民;

他们,还保留着我们对中医残存的信仰,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脊梁!

我愿拨开天空的乌云,为他们翻山越岭……


传承中医文化

传承中医文化

传承中医文化

传承中医文化

传承中医文化

长按可加大公鸡助理微信:dgjbx888

传承中医文化

长按二维码,关注大公鸡


为防止失联, 您也可以

搜索关注

《大公鸡探寻》个人视频号


传承中医文化大公鸡杨东



关键词: 传承中医文化   民间中医   大公鸡报晓   中医  

推荐资讯更多

大公鸡报晓记者杨东,大公鸡报晓民间中医,大公鸡报晓弘扬传统中医文化,大公鸡报晓关注中医,大公鸡报晓自费采访,民间中医自律联盟

网站地图 XML


大公鸡报晓助理微信